欢迎访问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业界观点 > > 详情

“地荒论”,别与宏观调控较劲

来源: 日期:2005-04-13 09:51:11

地荒论,别与宏观调控较劲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异曲同工的权威发布

3月31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维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所谓的“地荒论”表示了异议。张维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将会充分保证 2005年北京市的土地供应。到目前为止,北京市2005年的土地供应计划没有经过市政府的审批,目前还不能正式公布,但本年度的土地供应计划将绝对会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不会出现土地供应过紧的问题。根据发展需求预测,2005年的土地供应面积计划维持在2003年的水平,也就是全年供应6000多万平方米土地。因为“8·31”之后,现在开发商手中有不少土地,这部分土地在2005年将会有一定的释放,再加上2005年的新供应土地,将足以满足北京市2005年的发展需求。

就在此前不久,广东省土地学会理事长沈彭在3月11日召开的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会上说,2004年广东全省房地产开发土地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而今年全省可能投入房地产市场的土地接近4000万平方米,从全省来看不存在土地供应紧张问题。

这一北一南的两条新闻,主角都是国土部门的权威人士,又都以无可辩驳的权威数据对“地荒论”提出了批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两条消息发生中间的3月23日,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对北京房价猛涨是由于对土地实行了严管政策的传言进行了驳斥。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指出,北京目前所谓的“地荒”并不存在,全国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公司购置的土地面积都没有减少,仅北京市就有约5900万平方米的存量房地产土地有待盘活。

联想到前不久关于房价地价谁导致谁上涨的争论,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先是房地产开发商大肆鼓噪,是地价上涨导致了房价的攀升;而后国土资源部则适时公布了全国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以无可辩驳的权威数据证明,是房价的上涨拉动了地价,并且让土地显示出了真正价值。于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鼓噪只好无可奈何地偃旗息鼓。不知这一次的权威性土地供应数据发布,会不会也让房地产开发商的鼓噪暂时偃旗息鼓,亦或从此无声无息?

“地荒论”想为房价的上涨制造舆论?

自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11号令)开始实施以来,就有开发商不断地攻击这一政策。这本身不难理解。因为这场改革被一些海外媒体称作一场“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剥夺了某些人以较低价格拿到廉价土地的机会,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他们不发火才怪!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是对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的完善,是最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是土地市场的必然选择。不论谁对此说三道四,“土地革命”的方向不容置疑。因此,至少,从“8·31大限”这个时点往后,没有谁会去公然染指经营性项目用地协议出让。所有想拿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到市场上参与招拍挂。

显而易见,房地产开发商的“地荒论”正是房价与地价争论的延续。与房价与地价争论相同的是,国土资源部门用数据又一次击碎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地荒论”。但是,即便如此,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叫嚣“地荒论”的房地产开发商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房价的上涨寻找“合理”的理由。事实上,开发商从未放弃任何可以涨价的舆论宣传:从最为基本的通胀指数,开发商断言房价必定会随物价上涨而上涨;出于建房首先满足富人的考虑,开发商热衷于投资高档楼盘;出于对人均住房面积尚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的论断,开发商拒绝承认楼市存在泡沫;甚至连铁矿石进口价格上涨也成为房价上涨的理由等等。在整个房价飞涨的过程当中,普通市民从未真正拥有过对于房价的发言权,只能是默默地承受高房价把自己的住房梦想越拉越远。就在这样的不经意中,房地产开发商又抛出了“地荒论”,言下之意在于,现在不买房,以后可能真的就再无安家之地了。

但实际情况是,2004年,部分城市的房价增幅过大过快,严重抑制了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这些城市的住房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一边是普通的市民,他们的收入水平低,已经失去购买住房的能力;另外一边是高收入群体,其中没有购房的人已经很少,这些群体只是具有投资购房的需求。这样的二元结构市场是极度危险的,会导致一些大城市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同时,过高的房价会使城市中新增加人口的生活条件恶化,同时也扭曲国民经济结构。

有识之士指出,目前对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三大抑制因素:一是社会舆论。专家学者有关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日益激烈,普通老百姓的有效需求难以支撑房地产高价,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系统也正在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二是金融系统密切关注房地产风险的转移。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全国住房贷款余额已高达 1.65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总额的14.7%。面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发出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银行信贷转移的预警,并将采取措施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三是土地供给实行紧缩政策,房地产用地全方位进入市场,开发商要用地必须到土地市场以招拍挂的方式争取,这将使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更有专家针锋相对地指出,政府供应土地并不少,而开发商看到地价逐步提升而大量囤地,有意造成市场上的房源紧张,以时间换金钱,这样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因此,必须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对闲置土地要严格按规定收取闲置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无偿收回,打击不良奸商囤积土地牟取暴利的行为;对超大面积住宅,实施类似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收取资源超占费。

3月23日,南京市国土部门在当地媒体发布公告,要求闲置土地必须在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内进行申报,否则将受到严处。现在,南京市已经开始收取土地闲置费。苏州等一批城市也正酝酿收取土地闲置费的政策。某些开发商寄希望于囤积居奇的发财梦也将破裂。

  (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www.crei.cn)  (作者:侯建国)

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1506 | 邮编:100081 | 传真:(010)66562319 | 京ICP备0602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