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报道 > 要闻报道 > > 详情

2003年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综述

来源: 日期:2003-12-23 10:05:17

2003年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综述

作者:汤小俊 2003年12月22日

2003年,我国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乘治理整顿工作的东风,愈加完善与规范。

从年初开始的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重点之一,是针对管理部门自身制度不完善、制度不落实的问题。随着治理整顿工作得到各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也迅速得到改进。

国务院15号文件规定的土地市场六项基本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继广东省率先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办法》以来,上海、江苏、湖北、四川等省(市)均及时出台了类似内容、不同名称的规定。市场发育较早、制度较完备的江苏省,13个省辖市和所有市、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95%以上的市、县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50%的市、县完成了城镇基准地价的更新调整;53个市、县建立了土地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市场起步较晚的云南,全省16个地(州、市)中,已经有14个建立了六项基本制度。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出台,堵住了土地市场的一个缺口。从8月1日开始施行的部21号令,第一次对协议出让的范围、协议出让最低价的确定标准,以及协议出让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规定。社会各界普遍认为,部21号令对协议出让的规范,有利于堵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漏洞,有利于防止土地管理中的腐败,有利于推进土地市场建设。部21号令作为我国第一个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规章,和2002年发布的部11号令,再加上《划拨用地目录》,三项制度已经基本构成了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的完整体系。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根据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的客观需要,各地积极制定关于对招拍挂过程中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浙江、广西、辽宁、山西等省(区)均出台了相关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在经营性用地招拍挂过程中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这些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根据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的要求,各地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清理各种制度和政策,该废止就废止。如安徽省上半年就废止涉及土地管理的地方性法规1个、政府规章1个、规范性文件11个,省国土资源厅废止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过时的文件74个。湖南省在治理整顿中共废止和修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290个。

制度的完善为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切实成效提供了保障。一是进一步推动了土地市场的发展。有统计表明,2003年1—9月,全国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面积为27454.31公顷,出让价款1376.13亿元,分别占同期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30.16%和55.21%,比2002年的15%和41%有明显增长。

二是促进了土地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处理违法违纪问题的各种制度不仅管住了事,也管住了人。四川、江苏、浙江、贵州、山西、湖南等省查处了一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侵犯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治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查处包括历年遗漏案件在内的土地违法案件16.8万起,有738人被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4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3年,随着治理整顿工作的进展,土地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4月建设部发出的有关通知中要求,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等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和经验。从这份通知看,土地市场建设的一系列制度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认同和大力支持。

12月8日,北京市大兴区成功拍卖了一宗成交价高达9.05亿元的地块,社会上好评如潮。有心人可能还记得,年初还有人对土地市场建设的六项基本制度之一的收购储备制度提出了种种疑问和非议。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今年土地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无疑已经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从治理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发现的问题看,尽管土地市场的各项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对制度的落实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无视国土资源管理、无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视土地法律法规程序、无视规章制度等状况。从11月国土资源部公开调查的五起重大违法案件及各地查处的一批重大案件可以看出,有法不依、有制度不落实、有程序不遵循等情况是造成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对已建立制度的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必然是2004年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1506 | 邮编:100081 | 传真:(010)66562319 | 京ICP备0602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