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市场动态 > > 详情

少数有了危险苗头 银监会给地产信托降温

来源: 日期:2004-03-18 10:32:28

少数有了危险苗头 银监会给地产信托降温

2004年3月17日

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房地产信托热,银监会正在准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业务指引。北京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业务指引可能会对集合信托在收益率和应用方式上给予一定的限制,以确保抑制房地产业过热的政策思路得以贯彻。

少数信托产品有了危险的苗头

房地产信托的热潮始于去年6月央行出台121号文件,这一文件对商业银行向房地产项目贷款作出了严格的限制,从而使信托有了进入房地产业的空间。据统计,从前年信托重开业务到去年121号文件出台的一年中,全国信托公司推出的房地产类信托总共只有20个;而到了去年第四季度,一个季度内全国就发行了房地产信托37个,募集资金共35亿元。市场上,这些信托产品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投资者热捧,但与此同时,也有提醒投资注意风险的声音开始出现。

对于这一现象,金融立法专家王连洲认为,房地产信托为信托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但确实也存在着风险。相信经过5次整顿和重新登记后,多数信托公司已经接受了历史教训,事实上信托在历史上发生的某些问题就和过多地向房地产贷款有关。王连洲说,目前大多信托公司都逐步建立了风险内控机制,但也不排除少数公司沿袭了过去的信用贷款方式,资金使用流动性不强,这就有可能出现到期收不回的情况。

当前房地产信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信用贷款方式,这和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类似;二是以股权融资的方式,即信托公司以所筹资金持有房地产商的部分股权,共享收益,最终由房地产商回购股权。

王连洲认为,在房地产项目中信托公司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信用贷款本身有较大的风险,而总体上看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项目的评估能力还不如银行。现在有一些项目是银行看到风险不愿贷,而留给信托去贷,这就让人看到了危险的苗头。王连洲说,从方式上,信托公司还应该注重参与对项目资金的控制管理,而不能一贷了之,所以最好是采用股权融资的形式。

信托还需政策扶持

据了解,今年1月8日银监会召开了小型信托业座谈会,以较温和的方式"提醒"各信托公司要注意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险,以求给房产信托热降温,并就出台业务指引征求各公司的意见。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银监会这一动作的原因很明显,其一是,在央行收紧房贷的政策背景下,房产信托热实际上是把这一政策“冲开了口子”,银监会来降温以避免政策冲突;其二也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维护信托受益人的利益。

但这位人士也认为,房地产信托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大:首先从规模上看,迄今为止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不超过200亿元,跟庞大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其次从风险上看,信托资金的运用还是作了一些风险控制的,如控股和担保,如果不是信托公司蓄意违规,风险并不大。“当然银监会的提醒是有必要的,去年房地产信托确实一下子搞得太多了。”

无论如何,“降温”在使信托业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影响了信托的业务空间。事实上,自重新登记以来,信托一直处于“主业不明”的尴尬境地,业务模式全靠信托公司各自摸索。

对此王连洲表示,信托业虽没有自己的专属领域,但具有灵活、广泛的优点,关键还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对信托业务创新不能一味地“卡”。信托公司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出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投资产品,比如“烂尾楼”项目信托就比较有特色。

当前的各项金融业务中,券商有委托理财,保险公司有投资连结险,商业银行有多方委托贷款,还有私募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都能挤占信托的空间。前述信托公司人士感慨说:“我听到过一种谬论,说信托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行业,有《信托法》就有信托业,那么有《合同法》就一定就有合同业了吗?”他认为,金融行业很清楚地划为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信托当然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和理由。比如信托具有能进行风险隔离的特殊优势,这一点恐怕连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者都还不清楚。而且,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体现在业务垄断上,而是体现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创新能力、服务和诚信等方面。

从理论上讲,信托有很多的业务模式可以开发,事实上许多信托公司也正在埋头研究业务创新。王连洲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对信托的扶持力度,“银行、证券、保险都是部级单位在管,而直接管信托的却只是一个处,信托业的呼声怎么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呢?”

  (来源:人民日报)

热点新闻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1506 | 邮编:100081 | 传真:(010)66562319 | 京ICP备0602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