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业界观点 > > 详情

“卖地钱”锐减对地方财政影响几何

来源: 日期:2012-10-24 09:16:11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韩洁 徐蕊)财政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9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1%。土地出让收入为何大幅下滑?土地出让收入能否弥补公共预算收入短缺?地方财政如何打造持久健康的收入来源?房产税是否会取代土地出让收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土地出让收入能否弥补地方财政收入不足

  尽管前三季度累积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明显,但下半年以来,一些城市随着房地产销量及土地供应量的回暖,出现单月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反弹现象。有舆论认为,这种反弹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加速卖地”以弥补自身财政收入不足。
  那么,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有何关系?土地出让收入能否弥补公共预算收入短缺?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四大部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收入属于公共预算范畴,而土地出让收支则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与公共预算分开核算、分账管理、专款专用。这样一来,土地出让收入的变化不会对公共预算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刘守英认为,近期一些地方土地成交量上升,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直接结果,并非政府缺钱卖地所致。“如果地方政府是因为缺钱而卖地,土地往往会被贱卖,但实际上近期频现的土地流拍表明,在日渐回暖的土地市场,拍卖者正在等待更好的价格。”
  “从制度看,地方政府靠卖地收入不能弥补公共财政收入不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指出,由于土地出让收入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而且其支出投向都有明确规定,除了近70%用于征地补偿等成本性开支外,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农业农村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因此不能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
  专家指出,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并非此消彼长的联动关系。
  以1至9月地方数据为例,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只有11%、7.2%、9.6%和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较多,而同期上述地区土地出让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分别下滑19.3%、39.8%、24.7%和52.4%。

  如何打造持久健康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

  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税收下滑,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则影响地方财政的预算外收入。面对日益凸显的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应如何打造持久健康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亟待改变地方依赖卖地谋发展的模式。”刘守英建议,未来出路在于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乔宝云指出,应进一步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深化税制改革,加快构建包括房产税在内的地方税体系,打造地方支柱税种形成主体财源。
  而对于外界关注的房产税将来一旦全面推开,是否会取代土地出让收入问题,乔宝云认为,我国土地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土地出让收入存在的必然。由于土地供应采取划拨和有偿使用方式,决定了每供应一宗土地均会产生土地出让收入。
  专家表示,土地出让收入的性质是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即政府凭借土地所有者身份对使用权受让人收取的地租;而房产税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在住房保有环节强制征收的,二者一个是“租”、一个是“税”,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

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17号富海国际港1506 | 邮编:100081 | 传真:(010)66562319 | 京ICP备06025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