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上海市土地估价师协会组织33家会员机构代表成员集体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B1层举办的“日出江花,春来江水——沪派江南特色村落营造试点设计主题展”。本次展览以“三师联创”为视角,引导参观者深度探寻上海本土江南水乡独特的历史文脉与当代保护实践。

此次主题展是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等单位联合上海9个涉农区政府共同主办,上海市土地估价师协会参与协办。此展是上海首次提出的,在传统江南水乡风貌中融入海派文化基因的独特村落形态,通过“六域、八脉、十二意象”框架,系统梳理了上海乡村的空间结构,涵盖148个风貌单元和196个重点村,并选出首批15个典型单元进行试点成果展示。
步入展区,传统青砖白墙、小桥流水的水乡布局意象瞬间唤起人们对江南韵味的感知。展览内容系统梳理了上海地区传统村落的演变轨迹,通过高精度模型、珍贵历史影像、村民口述史及数字化互动装置,会员们得以“零距离”感受沪派村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风貌与蕴含的智慧匠心。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览对当代村落保护与活化路径的探索展示,如崇明、青浦、金山等区域的案例,生动呈现了传统基因与现代功能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乡村处陈峰老师介绍了沪派江南整体情况,尤其是对土地估价师需基于规划师的空间方案、建筑师的设计提案,进行经济平衡测算与可行性反馈,形成“方案-评估-调整”的闭环。三师联创为土地估价师带来了更广阔的业务空间,除了传统的估价业务外,还可以参与到城市更新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咨询、项目评估、方案制定等全流程服务中。上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殿民最后强调,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乡土教育,为协会后续参与乡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此次观展活动,有助于提升上海协会会员对上海本土乡村文化价值的认知深度,强化了传承地方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协会将持续关注沪派村落发展动态,积极推动相关学术交流与实践探索,为守护城市文化根脉、推动行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市土地估价师协会 供稿